道家的坐忘是一种什么境界怎样才能做到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25/9229788.html

“坐忘”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大宗师》,后被引申为道家的一种重要的修行法门,并形成了相应的“坐忘”概念。

什么是坐忘?

就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时最初解释。后来司马承祯专门著有《坐忘论》,作出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把坐忘分成七个阶段,一、敬信;二、断缘;三、收心;四、简事;五、真观;六、泰定;七、得道。总结的相当精辟。

坐忘首先是一种境界,“坐”表示一种清心净性的状态,“忘”是一种排除杂念,自然而然而不是刻意而为乃能悟道的境界。

坐忘的现实意义

人在社会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面对问题和困难,有些人就能够承载和化解,但有些人就很难化解,就会形成一些负面的东西压在自己的心头,时间一长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让一些人因此蒙闭智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其实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道家讲忘记,佛家讲放下,儒家讲释怀。虽然各自的重点不同,但大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广而言之,“坐忘”就是忘记、放下、释怀的智慧,这是一种大境界。简单地讲就是全身放松,抛弃后天思虑,身心两忘,物我两忘。这就是坐忘。非悟道之人难以得其用。

这是不是意味着普通的人很难做到,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古代受各种条件所限,一个人要想学道、悟道需要很多机缘和条件,普通人是很难具备这些机缘和条件的。

但现代社会完全不一样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能力,受教育水平,以及学习手段、学习途径远非古人所能比,只要你想学,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去达成。

道家的坐忘和佛家的禅定其实是相通的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所以坐忘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忘掉自己,把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同呼吸,使自己的身心随自然的变化而变化,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佛家讲究脱离风尘俗事,持守清规戒律,苦修入佛之门,其修心方式也叫坐禅,禅有悟的成分,所以佛家的坐禅就是要忘掉一切尘世俗事,摆脱人间烦恼,然后六根清净,启智发慧,了悟佛道。

坐忘和禅定是一种什么状态

就让自己处在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可以是打坐、站桩,也可以把自己扔在床上或者扔在沙发上,我就不管了,你爱累不累,爱想不想,什么叫爱累不累啊,就是谁是我,我是谁,我在哪里,哪里有我,我都不去想了,但又不是入睡状态,而是清醒状态,可以听得见声音,但是听而不闻,如果眼睛半睁半闭的话,外头的形啊、各种状况都看得见,但是视而不见。

然后进入到找不见我自己了,什么叫找不见自己了,就是自己胳膊腿在哪里,反正没了,我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反正就和空气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所以当别人叫我吃饭或者干什么的时候,过上老半天我才想一下,噢,刚才有人叫我,我该起来了,但不能马上起来,我得先找找胳膊,先找找腿,然后找到我身体了我才能起来,这个过程需要时间5-10分钟。

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佛家所讲的禅定,道家所说的坐忘,把它归纳起来可以用12个字概括叫做:物我两忘,无无一无,一灵独觉。就是连什么也不要想得,连这个想的意念也别有,你别说我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想,这也算是意念。

一灵独觉就是没有睡着觉,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是真正的身心解放,才能达到自我调节机能的最好状态,

怎样才能进入坐忘和禅定状态

怎样才能进入这种状态?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很容易,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很难,因为大多数人的思想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一刻也静不下来,意念就像猴子在树上上窜下跳,就像没有笼头的野马在草原上任意奔驰,要完全的静下来几乎不可能。

这时就需要用一个过渡的方法,就如同找一个拴猴桩或者拴马桩,就是把你的意念拴在一个地方,比如说意守丹田,这样就可以把意识集中到一点,大脑一点兴奋,其他的地方都宁静下来。

这样持续坚持一段时间,熟练达成意守一点其它皆净的状态后,在把这一点意念也去掉,就比较容易达成物我两忘、一灵独觉的状态了。

健康长寿不是梦

只要持之以恒训练,长久坚持就能达到这种物我两忘的坐忘和禅定状态。身体就会处在放松,专注,宁静,愉悦空灵的最佳自我调节状态,人体本身具有强大的免疫力、自愈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如果通过坐忘之法经常练习,让身体能够经常保持这种最佳的自我调节状态,那么就可以让健康长寿最终成为现实。

如果你有其它观点,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分享收藏,咱们下次见。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10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