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子29岁自尽,性格怪异孤僻,独子被

人生虽然珍贵,但与艺术相比,人生并不值钱。在那雄伟壮观的峭壁上,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撒手的景象,那圣洁灿烂的金光,带着无法言喻的庄严,带着无法言喻的绚丽。—苏雪林

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风云变幻,文学界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西方人对文学的引进,引起了国内文学创作的高潮,站在这股潮流顶峰的,是许多开创我国现代诗歌体系的诗人。他们中有一位,性格怪异孤僻,却是世上少有的诗人,其结局犹如酒捞月的李白,沉江而亡,令世人深思。

一九三三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在一艘由上海开往南京的轮船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手里拿着两本书,一本是海涅的诗,一本是他自己的诗。边喝酒,边吟诗,直到最后投入长江。这个落水身亡的诗人是谁呢?为何看不见投江自尽?

民国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十六岁上清华,二十岁当校长,以“清华四子”之一的朱湘而闻名。人生虽有辉煌,但自命不凡、穷困潦倒更甚,就连他苦读的诗也救不了他孤独的灵魂。终于,他离开了人世,没有才子佳人的潇洒,只有流浪汉一般的潦倒和尴尬。

一九○四年,朱湘在湖南沅陵出生,幼年时便饱受「夙遭闵凶」之苦,三岁丧母,十岁丧父,无叔父,鲜终兄弟,只有大哥与他相依为命。朱湘与大哥关系不好,但长兄如父,更何况双亲具具已不复存在,所以朱湘的大哥颇具长者风范,供他读书上学。

一九二十年,十六岁的朱湘考入清华大学,却首先履行了一项“诺言”。后来发现他父亲死前曾帮他指腹结婚。朱湘的父亲和朋友们都同意,两个人所生的孩子如果是同性就成了兄弟姐妹,如果是异性就成了夫妻,而对方正好是女娃。

这姑娘叫刘霓君,对于包办婚姻似乎民国文人基本都不同意,从鲁迅到郭沫若,还有朱湘。无奈哥哥以为这是父亲临死前所定,不忠即不孝,于是一直逼朱湘。朱湘只能据理力争,终于因为结婚在即,无奈婚期只好延长。

一九二七年,朱湘赴美留学,在劳伦斯大学学习英文文学,结果因为一位教授在文章中把中国人比作猴子而生气,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之后转到芝加哥大学,又因性格孤僻,被怀疑借不到书,没人愿意和他同桌,最后只好回家。一九二九年回到家乡朱湘却遇到了和自己有婚约的刘霓君,此时的刘霓君父亲死了,兄长夺走了他的财产,而她却以打工谋生。朱湘心怀愧疚于是好心照顾刘霓君,就这样两人相互间产生情愫,最终完成了父辈之约,走进婚姻的殿堂。

此外,朱湘还在朋友的帮助下进入安徽大学英文系担任系主任,但好景不长,校方将英文文学院改为英文系后,朱湘愤慨,他声称这是在出卖自己,并最终辞职离开学校。做主任的时候,朱湘还每月拿着元的工资,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辞职后,朱湘没有经济来源,又不愿放下包袱出去打工,以致他和刘霓君的小儿子因没有奶粉而饿死。

而且刘霓君也因此和他大吵了一架,让他的生活更加紧张。最终,这位曾一度光彩照人的大学教授,沦落为生活在码头饭店靠贷款维持生计的流浪汉。而且他的自命不凡又怎能让自己如此落魄,于是他手捧诗集,醉倒沉江,追寻自己的诗。而且他的妻子终于绝望地削发为尼,和青灯古佛了却了残生。

有些人说朱湘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的自命不凡而丢掉了工作,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最后由于生活、家庭、工作上的不如意而走投无路。那你对诗人的这段传奇经历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111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