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神域不是梦全息网游离我们还有多远九

时值令和3年,距离《刀剑神域》第一部动画播出已经过去了9年,未曾想依然还有着这部作品的漫改游戏问世:当MMORPG手游《刀剑神域黑衣剑士王牌》宣布将在6月9日公测时,相信不少SAO的老粉和游料君一样,下意识地喊出那句刻入DNA的“林克斯大托”来。作为一个横跨轻小说、漫画、动画、游戏等多领域的企划,《刀剑神域》的成功在今天看来已是毋庸置疑:且不提这些年上映的多部电视动画,光是财团B从PSP时代一直做到PS4时代的诸多漫改游戏,就足以见得这个IP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当提起《刀剑神域》在当年是如何一炮走红的,大伙可谓众所纷纭,但一切的开端,还要从年的那部动画说起。不止是“日式龙傲天”年7月,《刀剑神域》正式播出,这部由同名轻小说改编的动画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当季最为热门的新番动画,并在之后人气持续走高,成为了当年的“霸权动画”。要问《刀剑神域》在当年有多火,游料君姑且用身边的一个现充朋友举个栗子。此君平日从不看动画,却在某天忽然一脸兴奋地跑来安利《刀剑神域》:“你看那个动画了么?就是戴着头盔玩游戏,跟网游小说有点像的那个。”“哦,你是说《刀剑神域》?”“对对对,就是那个,你说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像那样玩游戏就好了!”这部动画当年在国内到底有多火热,可见一斑。至于动画的播出地日本,就更不必多说:且看当年C82漫展上有多少COS桐姥爷和亚丝娜的漫迷就知道了:除了COSPLAY,女主亚丝娜也因为原作中某个众所周知的名场面,成为了各种不可言状的同人漫画主角,喜提“劳模”称号。在《刀剑神域》动画播出的几年间,身为主角的“桐姥爷”在江湖上留下了许多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传说:从第一季动画中著名的“星爆弃疗斩”,到GGO篇“刀切子弹”的离谱操作,这名身穿黑色风衣的日本高中生成为了很多中二少年争相模仿的对象,日式轻小说的“龙傲天”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当然,真正的黑衣剑士还得是嘎子)由此可见,《刀剑神域》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将起点流小说的“龙傲天”主角套路融入了传统日式奇幻世界中,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但如果要将这部动画的成功完全归功于此,也不尽然。在《刀剑神域》后,“龙傲天”套路轻小说开始在日本大行其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正如游料君那个现充朋友感叹何时能“像《刀剑神域》那样玩游戏”,直至今日,依然有许多玩家对于动画中的“完全潜行”系统念念不忘。这种“脑后插管”的虚拟现实世界,虽然在以往也在《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等作品中以不同形式展现过,但真正将其和大家所熟知的游戏相结合,并制作成电视动画,却依然是这部“日式龙傲天”轻小说。归根到底,大家之所以如此热爱《刀剑神域》,主要也是因为它代表着大家对于未来游戏的美好愿景——毕竟,又有谁能拒绝只需要喊一嗓子“林克斯大托”,就能完全潜行虚拟世界的快乐呢?现实中的“linkstart”事实上,像《刀剑神域》那样玩游戏,在如今已经实现了一部分:TV动画中的“完全潜行”技术,其实可以视作现实世界中的VR技术进阶版——前者是通过控制脑神经,将人的五感完全浸入虚拟世界中;而后者仅仅只是将人的视觉感官浸入到虚拟世界中,辅以体感设备来加强沉浸感。但受技术制约,现实中的VR技术在沉浸感方面距离真正的虚拟现实还尚有欠缺:由于机能限制,多数VR游戏还停留在FC经典光枪游戏《打鸭子》的阶段,玩法和画面都相对较为简陋。这样的情况自被称为“VR元年”的年开始,就一直存在,并饱受玩家诟病,直到年,V社推出的《半条命:艾利克斯》,才真正使得VR技术在游戏上的运用迈入了下一阶段。提起这款游戏,玩家们往往不吝于对其真正达到次世代的高清画质送上赞誉之词,而在此之上,游戏中的关卡设计和环境交互也真正称得上是“次世代”:你可以用游戏中的钢琴弹奏一首你喜欢的歌,可以用画笔在墙面上作画,甚至可以在游戏中上网课!如果想知道现实中的“linkstart”该如何实现,那么从这款游戏中,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只鳞片爪。话虽如此,现阶段的VR技术却依然处在初级阶段:硬件上的制约是一部分原因,而更大的阻碍则在于其高昂的成本——试想,你仅仅只是想在《VR女友》中和妹子牵个手,代价却是一套价格快赶上一部笔记本电脑的VR设备,外加一部配置拉满的电脑,恐怕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而反响不佳的市场更使得多数游戏厂商对这个新兴技术持观望态度,因而在缺乏软件的支持下,VR技术的发展一直进展缓慢。但终归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设备,放在那吃灰实在让人心疼,于是渐渐地,大家对于VR设备的使用开始奇怪了起来。(看来想要和桐姥爷一样在现实中“linkstart”,还需要一定时日)相比之下,现实中的AR技术,则可算得上是无限接近于剧场版动画《刀剑神域:序列之争》的现实增强设备了。在动画中,佩戴专用的AR头盔,就可以透过屏幕看到现实世界中生成各种各样的虚拟怪物,并与之战斗,这正是我们常说的现实增强技术,也就是所谓AR。而现实中的AR游戏,早在年就已经问世——那正是大名鼎鼎的《宝可梦GO》。虽然这款游戏尚且不能像动画中那样只靠一件可穿戴设备即可实现现实增强,但依旧实现了“打破第四面墙”的玩法,也算是为现实中的“linkstart”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未被写好的未来事实上,除了现有的单纯以视觉浸入为主的VR设备外,厂家们对于“脑后插管”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早在《半条命:艾利克斯》发售时,我们的老熟人G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V社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他认为“脑后插管”的游戏方式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另一方面,一向以“老二次元”人设而著称的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在今年4月份,他们展示了一段猴子用意念操作游戏的视频,虽说在视频中,它操作的只是简单的弹球游戏,但这也意味着这项技术真正走入了由0到1的阶段。如果这项技术真正成熟,再辅以以假乱真的VR设备,我们或许真的可以像《刀剑神域》那样在虚拟世界畅游——然而现实中会不会出现茅场晶彦“抠掉登出键”,谁也不能保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脑后插管”技术最大的阻碍并非是技术壁垒,而是社会伦理问题。当然,除了“脑后插管”,VR设备的科技树还有着不同的分支:正如斯皮尔伯格老爷子在《头号玩家》中为我们展现的虚拟世界“绿洲”那样,将现有的视觉沉浸设备发展到极致,再配合各种辅助设备,同样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以现有的VR设备形式来看,未来的游戏形态反而更有可能以这种形式呈现。只不过,对于像游料君这种爬个五楼都要喘半天的肥宅来说,比起在跑步机上高强度运动,还是希望能像桐姥爷那样躺平玩游戏(笑)。写在最后电子游戏从诞生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历史,这期间,游戏的展现形式从最简单的单色点阵图,逐步向着更复杂的色彩和图形进化,最终发展到足够以假乱真的3D画面,每一次的进化带给玩家的都是足以刷新三观的全新体验。而到了今天,电子游戏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上,它最终会进化成怎样一种形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本期互动:各位觉得未来的电子游戏,会发展成怎样的形式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12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