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15张专辑,我觉得中国的90后很厉

新仔

音乐产业收割机,不爱吃火锅,爱吃底料

前两天发过一篇文章,这12张专辑,可以说明华语乐坛90后音乐的水平了,讨论非常热烈,也有一些批评,我认真反思了一下,确实音乐聊少了,所以被人评论“五块钱十斤”也是活该。

所以,过去三天里,除了刷微博,我基本上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是专心听歌,认真写作,把12张专辑重新写了一遍,加了三张“遗珠”。基本上,我认为就是华语乐坛90后音乐人的最高水平了——当然,他们仍然在成长中,这里只是一个阶段性总结。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情不自禁的要为这些90后音乐人点赞。我觉得他们都挺厉害的,因为他们都能坚持自己的审美和趣味,都在认真努力的完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作品,而且做得都不错。

听完这15张专辑,我不禁想问,我们总是乐此不疲的一厢情愿的认为中国没有好音乐,但我们有没有真的足够多的好奇心和耐心去认真聆听年轻人的作品呢?中国音乐要好,除了创作者努力创作之外,听众也很重要。创作者的认真能获得听众认真回应,这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篇文章非常长,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写乐评了。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产业狗,网络狗,我不是专业乐评人,我只是如实表述自己的听感而已,至于准不准确,大家请自行判断,也继续欢迎大家拍砖。

之所以写这么多字,只是想证明一点:对待音乐,我是认真的。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完全是随机排列,听到哪张写哪张而已

01

《25岁的晴和雨》曾轶可(,括号里是歌手的出身年份,下同)

25岁的曾轶可,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哼哼《狮子座》的小姑娘了,经过几张专辑的历练,她的创作已经成熟了很多,歌曲的结构丰满了不少,歌词的题材也愈发走心。演唱上曾经被人诟病的瑕疵,已经发展成了自成一体的气声,不变的是她独特的换气、半念半唱的断句和简单入耳的旋律,但这并没有影响《25岁的晴和雨》所表现的“蜕变”——电吉他和合成器的大量使用,让曾轶可的作品前所未有的迷幻和深沉,节奏型的丰富也让整张专辑呈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戏剧性。曲世聪的编曲,颇让人觉得惊艳,《星星月亮》的合成器摇滚让我恍惚听到年代的Japan乐队。当然,范晓萱和曾轶可的合作也很有默契。

推荐曲目:《星星月亮》、《破车》、《黎明》

02

《KidsOnly》窦靖童()

老实说,评价窦靖童的作品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KidsOnly》几乎没有正儿八经的流行歌,甚至可以说没有正儿八经的“歌”,而是各种节拍、合成器声效、LOOP(循环段)的集合,底层是爵士鼓和若隐若现的迷幻吉他声墙,人声在其中也是一个乐器,窦靖童都不是在“唱歌”,就是跟着其他乐器一起随性哼哼——据说录音是即兴的,整体上表现出了些微的“散漫”,音色也似乎没有调到饱和,专辑听起来保持了录音时的较真实的状态。

推荐曲目:《Wu》和《NoCrisis》

03

《天韵·霍尊》霍尊()

我曾经以为霍尊是“古风”歌手,但听完这张专辑,我觉得我误解他了。《天韵·霍尊》里的霍尊,表面上是“古”的,但骨子里其实是“新”的,他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歌曲中大量使用中国传统音阶、传统乐器,演唱上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戏曲唱腔的特点,《花雅禅》更是把“梅派小嗓”玩的惟妙惟肖,但他又绝非抱残守缺的遗老遗少,而是尝试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音乐进行一个融合,为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音乐表达挖掘新的可能性。在这方面,《花雅禅》和《唐诗》是最好的代表。前者把京剧和用现代音乐手法制造的氛围融合得让人拍案叫绝,后者则把英文歌唱出了东方神韵。专辑里最现代的作品是常石磊创作的《玫瑰堡垒》,尽管因为编曲上电音为主体、爵士为底衬,气质上跟专辑有些违和,却很讨人喜欢。

推荐曲目:《玫瑰堡垒》、《花雅禅》、《唐诗》

04

《丑奴儿》草东没有派对(成员均为90后)

草东没有派对为什么那么讨人喜欢?除了气质和表达上契合了当代部分年轻人无可救药的“丧”之外,更重要的,我认为是他们把西方的摇滚形态和东方的旋律、文字和咬字结合得恰到好处。草东的摇滚范式是很多元化的,既有Grunge(油渍摇滚或垃圾摇滚),也有Indie-Rock(独立摇滚),还有Dance-Rock(舞曲摇滚),这体现了90后对于西方摇滚乐的兼收并蓄,同时,草东的作品还有着朗朗上口的旋律和从韵脚到咬字都跟节奏、器乐相得益彰的中文歌词,甚至,一个简单的Riff(《丑》)就已经很好听了,所以草东才能从两岸摇滚乐队中脱颖而出。

推荐曲目:《丑》、《勇敢的人》、《山海》、《烂泥》、《大风吹》

05

《XXVII》鹿晗()

《XXVII》是一张好专辑。首先,它好在整体性很强,你不会听到一首特别俗气的舞曲,也不会听到一首甜到发腻的恋曲,更没有煽人泪下的苦情,无论是Trap、FutureBass还是RB,都是建构在一种冷峻的未来感之下,强调克制和冷静,不偏不倚,从旋律、节奏到演唱,莫不如此。其次,这张专辑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歌手个人喜好和年轻听众音乐审美的“平衡”。用自己生日做专辑名的《XXVII》,鹿晗视它为能代表个人成长的作品,而且这张专辑没有一首是大众化的作品,但制作团队也没有人为制造沟通门槛,歌曲和年青一代的审美还是比较贴合的——使用的曲风都是近年来在欧美日韩年轻歌手中比较常见的。而且,某些歌曲也有一定的流行性,比如《某时某刻》和《时差》。

推荐曲目:《某时某刻》、《如果》、《时差》

06

《新的心跳》邓紫棋()

《Xposed》还是《新的心跳》?我挑《新的心跳》。没错,《Xposed》个性更强烈,概念性更完整,但我认为《新的心跳》更能代表邓紫棋当下和未来以键盘乐器为中心的创作特质。邓紫棋最拿手的乐器是钢琴,她需要围绕这一点去打造自己的音乐个性。《新的心跳》就是这么做的:在键盘乐器的铺垫下,吉他、弦乐和合成器等层层叠加,构成邓紫棋式创作的样板。代表作是《再见》和《多远都要在一起》。邓紫棋的演唱很有张力,我认为这种张力,除了她的基本素质和技巧,也跟前面提到的创作思路有关系——这一点我觉得邓紫棋在新歌《光年之外》上表现得更成熟了,但这也是《新的心跳》的延续,而她未来只需要在这条路上不断精进即可。

推荐曲目:《再见》、《多远都要在一起》

07

《异类》华晨宇()

听《异类》这张专辑,我想到一个词,无定型个体。华晨宇就是一个“无定型个体”,曲风上,他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Art-Rock(艺术摇滚)、Trip-Hop(神游舞曲)、Nu-Metal(新金属)和HardcoreRap(硬核说唱)等等,《我管你》甚至带有Industrialrock(工业摇滚)的痕迹,让人连想到MarilynManson。但在整体气质上,华晨宇又是统一的:华晨宇的演唱有点像Radiohead的ThomYorke,喜欢让声音游走在真假边缘,不断撕扯着听众的情绪,传递着一种让人过耳不忘的神经质。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歌曲是《蜉蝣》,这首歌的编曲非常棒,前半段的缓拍,搭配着华晨宇标志性的拖音,营造出了一种诡谲的迷幻氛围,后半段Dubstep的切入,则突然改变了节奏,规旋矩折,开到荼靡。但只要华晨宇想,他也可以换个唱歌的姿势,不信听听《世界是个动物园》。

推荐曲目:《我管你》、《蜉蝣》、《世界是个动物园》。

08

《大放SPLENDOR》邱比()

邱比是华语90后音乐场景中最特别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异类”。从他的音乐中,你听到不任何对华语音乐的“继承”或“发扬”,完全是他自己独具一格的执念。《大放SPLENDOR》便是如此。在一种冷冰冰的氛围下,他创造了四重人格,让他们进行对话,配之以各种不同类型的电音节拍,Techno、Drum’N’Bass、Minimal、Downtempo……制造出各式各样光怪陆离的场景,让四个邱比完成呓语般的对话。所以叫“大放”,相比邱比之前的专辑,《大放SPLENDOR》音轨层次上的丰满和多样性,真的可谓是“大鸣大放”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会因此轻易心潮澎湃:邱比太自我了,他的作品从表及里的带着一种强烈的“距离感”,跟人、跟时代、跟流行,相敬如宾。

推荐曲目:《裸模》、《采光》、《北京》

09

《小梦大半》陈粒()

在我看来,《小梦大半》才是陈粒第一张录音室专辑。从这张专辑的歌曲,我们可以听到,在各种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陈粒可以给我们很多惊喜。在器乐表现上,《小梦大半》远远超出“民谣”的范畴,《怪不得》是Dream-Pop(梦幻流行),有点TheCranberries的意思,《任朝暮》最后一分半和《大梦》后半段的AlternativeRock(另类摇滚)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睡吧》的结尾几乎玩了半分钟Post-Rock(后摇滚)。但总的说来,这张专辑仍然有着相对较高的“亲人性”——相比《如也》那张专辑,陈粒在《小梦大半》中的演唱内敛和平稳了很多,专辑的编曲主轴仍然是相对简单的原声乐器,而《芳草地》、《小半》等歌曲还有着非常朗朗上口的旋律。

推荐曲目:《芳草地》、《任朝暮》、《大梦》

10

《冥明》苏运莹()

苏运莹的创作属于“自带人设”,她的个性紧紧依附在她的歌词和演唱上。苏运莹的歌词很有意思,完全不像城里长大的小孩,她对于生活的想象,总是寄托在大自然的容器内,带着一种海岛人特有的开阔;演唱上同样如此,苏运莹的演唱非常飘逸,不循规蹈矩,也不矫揉造作,无论是低吟浅唱还是啭喉高歌,苏运莹给人的感觉总是情绪很到位,一切浑然天成。尽管苏运莹的《野子》和《冥明》旋律很好,但《冥明》这张专辑整体听来旋律上的变化还是比较少的,有时候不得不靠编曲来补戏,但老实说,我总觉得这张专辑换成更邪性点的编曲,可能会更契合苏运莹随性飘忽的艺术气质。

推荐曲目:《冥明》、《倒挂金钩》、《2-0+1》

11

《如果雨之后》周兴哲()

虽然不到23岁,但周兴哲已经发行了三张专辑了。从早年的抒情歌曲到EDM,周兴哲的成长非常快。上一张专辑里,他还是在尝试多种曲风,到这张专辑,EDM的整体性架构已经初现雏形。周兴哲开始建立自己的风格,并在EDM创作上表现出了一定的把控力,从节奏、演唱到整体布局,《如果雨之后》我觉得控制的挺好。对于周兴哲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他在旋律上有着很高的天分,海外流量很高。在这个基础上,他如果能不断融合潮流元素强化个性,他未来在主流市场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推荐曲目:《WithoutHer》、《同义词》

12

《深的深》周深()

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通过《大鱼》认识周深的。周深的嗓音不但音域高,而且很清亮,技巧也很扎实,这让他可以用声音来制造一种空灵、奇幻的意境——所以他很适合诠释描写梦境、童话或戏剧性强的作品。《深的深》就是这样一张专辑。高晓松的旧作未必最适合周深,但高晓松的作品都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大都是文艺青年们欲求不满的都市童话,由周深的声音来演绎,浪漫和伤感依旧之余,还多了几分凄美,比如《风景》。但我还是比较喜欢钱雷的作品,《大鱼》和《浅浅》,这些歌曲不但充分展示了周深嗓音的质感,而且美得很纯粹。尤其是《浅浅》,加的一段咏叹,可谓神来之笔。

推荐曲目:《大鱼》、《浅浅》、《风景》

13

《迷藏》梁博()

《迷藏》是一张现场同期录音且一次性过(OneTake)的专辑,所以,从听感上,可以明显感觉现场感和乐队感很强,人声和乐器层次非常分明,这也跟化繁为简的编曲有关,梁博只用了最基本的乐队配置(吉他、贝斯、鼓、键盘),杜绝了一切复杂化的可能性。梁博的创作根植于美国土摇(Folk-Rock、Country-Rock、SouthernRock),并毋庸置疑的受到90年代中国摇滚的影响,所以这让他的作品听起来跟这个时代有点不太兼容。但梁博的音乐也有自己的个性,注意他的断句和押韵,我认为这是他在为中文表达和西方摇滚乐之间寻求一种属于他自己的默契,这将帮助他进一步建立自己的音乐个性。

推荐曲目:《不堪一击》、《日落大道》

14

《造作》吴莫愁()

吴莫愁的演唱被称为“拆字唱法”,我认为这种唱法,对于歌曲演唱最大的影响是结构上的。声韵母的拆分或发声部位的改变,都会对原来的结构造成“破坏”,制造节奏和旋律碎块,然后重构,尤其对节奏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最合适吴莫愁的歌,一定是节奏感强的,Beat较多变的,旋律较碎块化的,气质较标新立异的。《造作》就是这样一张专辑。因为主创全是90后,跟吴莫愁可谓志趣相投,无论电音还是说唱,跟吴莫愁都很合拍。注意听《噪音》里主副歌里的强拍,每一次强拍吴莫愁都会有一次发声变化,这就是一种相得益彰的搭配,并由此让人感受到吴莫愁的独特魅力。吴莫愁的说唱也很有意思,音调上的变化同样影响她的韵律,由此制造出种种旁逸斜出的惊喜。

推荐曲目:《噪音》、《咖啡鬼》、《乌烟瘴气》

15

《BlackCab》HigherBrothers(成员均为90后)

HigherBrothers把英文、普通话、四川方言揉到一起来Rap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哪怕因为不同语言的混杂,导致flow和rhyme(押韵)有时候会略显杂乱,没有特别亮眼的Beat,马思唯的发音有点含糊,不如他个人作品那么“快准狠”,倒是丁震的表现相当抢戏。Anyway,这张专辑还是很有趣的,因为在HigherBrothers的宇宙里,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故事线索和时间空间是完全打乱的,刚才还在







































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
皮肤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3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