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你一定知道猴子捞月,但你不一定知道水

秋高气爽,皎月清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秋月的描写诸多,辞藻意境美轮美奂。李白说:“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刘禹锡写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温庭筠云:“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水中月影,娑婆迷眼,关于月亮,佛经里有一个很美的故事。

水中月,镜中像

《法苑珠林》中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古印度的伽师国有一座波罗奈城,在城郊人迹稀少的森林中,生活着五百只猕猴。一天晚上,他们嬉戏着来到了一尼俱律树下的井旁,见到月影在井中水面摇晃,猕猴王对同伴们说:“月亮落在水里了,我们要一起把它捞出来,不然夜晚会失去光明。”经过一番商议后,群猴一只连着一只倒挂在树枝上,去井中救月。但是,由于猴子们太重,树枝折断,群猴全部掉进了井里。

儿时看这个故事,觉得猴子很蠢。《大智度论》中有个比喻:“如小儿见水中月,欢喜欲取,大人见之则笑。”譬如小孩看到水里的月亮,以为是真的,高兴地想方设法要捞起它;而大人看到小孩的行为会觉得非常好笑。同样的道理,大人的很多执著,在有修行境界甚至是有生活阅历的人眼里,也一样没什么真实意义。

“空空如也”不是空

《心经》要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意思是说,色法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法,除了空性以外没有什么色法,除了色法以外也没有什么空性。

“色法”从不同角度有不同说法,但总体大义是大同小异的——色法不仅仅是肉眼所见的粗大物质,即使看不见的东西,也可以称为色法。中观宗以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等进行剖析时,色法全部都不存在,但在不存在中,却可以显现万法。

在佛教里边,如来藏是光明和空性双运,显空无二。显空无二,就是我们观察生活,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没有真实的,但是迷迷糊糊的显现还是存在。不是没有是空性的,就像一个杯子里边没有水是空性的,不是这样的。杯子的本体是空性的,但是空性可以不同的方式来显现。心的本体是空性,心没有住的地方,但是可以产生善心、恶心,什么心都有。

这就像禅宗和密宗里所讲的“水中月”。水中有月亮,但是你伸手去抓的时候,什么也抓不到。你说没有吧,却也不能忽视它。如果有很深的禅修功夫,通过自己的智慧,可以观察到原来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本性,只是看水月,不看这个水月的本体是空性的。其实感情也好,生活也好,很多的时候都认为水月是很甜蜜很美好,总想抓住,但是实际上是抓不住的。

《三摩地王经》也这样宣讲了一切万法无实的比喻,还叫我们如是作观,颂云:“秋季夜晚之水月,澄清无垢河中现,水月空虚所取无,一切诸法如是观。”《大圆满心性休息》等论典在讲诸法无实时,也用水月来比喻,以此就能对现空无别的道理产生定解。《善说宝鬘论》也讲:“通达轮回与涅槃一切法如幻、如水月,现而无实,并对此进行修持,则可根除百恶之患。”

了知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一切法都不是正量,虽然显现,但显现的本体就是空性。不过,凡夫人很难通达现空双运的甚深含义,通过水月的比喻了达自心本体,经常串习,这一点非常重要。

此时,再去看那轮明月,除了美之外,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感悟。

------------——-往期回顾——--------------佛教:这颗金子般的心,就是整个大乘佛教,最关键、最精髓的根本!佛教:忧愁苦恼的恶果有多厉害?这三种果报,千万要小心!好震撼,开悟之后原来如此快乐!注意这些,才能舍执着、得安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7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