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滴课堂赵翀小猴子下山课例展示
语滴课例展示
赵翀,义安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区首届“教坛新秀”。多项课例、微课等获省、市级奖。
《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图片及做动作来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培养学生读书圈画的习惯,感受文章的构段方式。
4、通过学习课文,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了解本课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会运用;
2.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小猴子已经带着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猴子结(jie)果子掰开
扛起满足扔掉摘西瓜
捧着抱着非常追赶蹦跳
看来,同学们都和这些字词宝宝成为好朋友了。
2.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小猴子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齐读课题。
孩子们,你们想跟着小猴子去山下看看吗?不过,下山的路上有拦路虎,需要闯关,有信心吗?好,那我们赶紧开始吧!
第一关:我会排
小猴子下山之后去了很多地方,你能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说出来么?
(师贴词语卡)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
评:闯关成功!看来你们对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很熟悉。就让我们紧跟着小猴子去玉米地里看看吧。在玉米地里,他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话说,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一段,指名朗读)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2.这里的玉米怎么样?(又大又多)小猴子看见这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如何?(非常高兴)你能给“非常”找个近义词,换一换吗?(特别、十分)
出示语句: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高兴。/高兴。
3.学写生字“非”、“常”:
(1)学写“非”:
a出示生字,读准字音。b分析字形,师范写,生书空笔画。c组词
(2)学写“常”:
a出示生字,读准字音。b分析字形,师范写,生书空笔画。c组词
(3)动笔写一写:
(4)展示评价
小猴子非常高兴,是因为这里的玉米——又大又多!其实,让小猴子非常高兴的不仅仅是这又大又多的玉米,还有其他的呢!快去找找吧!
第二关:我会用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其他“又~又~”式词语。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2)让小猴子非常高兴的原因是,这里的——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
苹果_________(引导学生从色、香、味、形等方面说词)
闯关成功!小猴子看到这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接下来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3.找出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掰”“扛”。(贴词卡)
4.引导学生理解“掰”:
“掰”这个字你们是如何理解和记住它的?(生回答)
谁来边做动作读好这个词?
5.小猴子就这么掰了一个玉米。那为什么他不拿手里,而要扛起来呢?(请你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动作。那谁来扛着玉米走一走,感受一下?)
评:是啊,扛着玉米走,显得神气十足、得意……
6.让我们一起做着动作,一起读好这段话。齐读第一段。
(二)同桌合作,自学第二至四段:
1.刚刚我们跟着小猴子一起去了玉米地,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可把他高兴坏了,现在小猴子迫不及待地想去别的地方了。请同学们自学课文2-4自然段,看看小猴子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如何?
出示自学单要求:
请你认真读读课文2-4自然段。从文中搜集重要的信息,再填一填表格。(见学习单)
2.学生交流汇报,展示自学结果。
师根据学生汇报,展示学生自学单,出示关键信息,完善表格。
第三关:我会演
小猴子又遇到拦路虎了,这次难度更大了。你们有信心帮助他吗?快去看看吧!
1.一起回忆下小猴子下山路上做的动词,读一读、演一演。
生活中,你们看过或者做过这些动作吗?说一说。
闯关成功!小猴子顺利的下山啦!
2.看到这,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猴子?最后他的结果如何?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五段。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3.回顾全文,交流收获。
(1)“空着手”是什么意思?
(2)可是他之前掰了又大又香的玉米,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和又大又圆的西瓜,怎么到头来“空着手”呢?
(3)此刻,小猴子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们能读出小猴子此刻的伤心、后悔吗?齐读第五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故事中的小猴子由于做事情没有目标不专心,半途而废最终却两手空空,在妈妈的教育下,小猴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过了几天,他再一次下山,这一次故事会如何发展呢?小朋友们可以发挥想象,编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猴子又下山》的故事。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赵翀
这次区级教学开放周,我选上的是《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它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故事,结构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年龄及心理特点,教授起来比较被学生接受。
我教授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文本的解读上。教学时,扶放结合,我重点引导、讲述第一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第2-4段。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并进行训练指导;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动词的用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今天的这节课是比较完整的一节课。这些都离不开近段时间多次的磨课,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磨课的过程中积极的给我点评与实质性的指导,通过这段时间的磨课后,我也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备课细节到位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教参,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到位。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通过这几天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也进一步加强了。
二、设计到位
好的课堂设计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有效学习。鉴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学设计还是落实在识字、朗读和说话上,尽可能多的创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求到位
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自制力较差,特别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常常会出现一种无序的、低效的状态,所以对低年级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求不能过多,尽可能的简洁、明确。良好纪律习惯的培养是教学进行顺利的重要保证。
四、评价到位
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不足,平时还需要对评价性语言的积累。
磨课是个艰难的过程,更是成长的过程。一次次的试教和修改,促使我一次次地深入解读文本,同时也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不断历练和完善自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