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历史的拐点循迹晓讲
苏军占领德国国会大厦
时间:年4月9日地点:柏林苏军攻占德国的国会大厦,一天后,躲在总理府地下室的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和他的情妇自杀,之后两人的尸体被浇上汽油焚烧后掩埋,纳粹德国宣告覆灭。日本民众或鞠躬或跪下收听天皇的“玉音放送”
时间:年8月15日地点:东京一周前,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原子弹的袭击,准备“一亿总玉碎”的日本高层终于选择了妥协,当天,裕仁天皇的把自己的录音通过日本放送协会正式对外广播,承认《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至此,持续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除了局部地区的内战,世界看起来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
但对战后秩序的讨论早就让盟军陷入了无尽的指责中。
西方世界认为一个稳定的国际体制应该由公民国家所组成,通过国际组织来协调各国之间的纷争,而苏联则主张要在自身周围建立一系列的卫星国,建立战略缓冲来确保自身安全。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巨大鸿沟,东西方的阵营无法达成基本共识,曾经携手打击法西斯的同盟国阵营迅速陷入分裂。
铁幕落下
年1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应邀访问美国。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一份毫无征兆的演讲——和平砥柱。
丘吉尔以个人的一点点人生经验向在场的听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演说中,他这样讲道:
“为了给这无数家庭带来安全,必须保护他们不受两个可怕的掠夺者——战争和暴政——的侵犯。···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公民在两国境内到处都能享受的自由,在相当多的国家里并不存在,其中一些国家还十分强大。”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在这篇直抒胸臆的演说中,丘吉尔的观点十分直接且明确。
丘吉尔的“和平砥柱”演说
他的观点不仅仅源于他的忧虑,更源于战后整个欧洲社会对来自苏俄的扩张的担心。
所以,丘吉尔主张不能采取战前愚蠢的“绥靖政策”,眼睁睁看着强人国家一步步做大,美国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同时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以制止苏联的扩张。
就在“和平砥柱”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对《真理报》记者发表谈话,说丘吉尔“实质是站在战争贩子的立场上”。
他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虽然杜鲁门表示对于演讲内容毫不知情,但是一年后杜鲁门还是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盟国三巨头
丘吉尔的演说显然激怒了曾经的“同事”斯大林,但这仅仅是双方撕破脸皮前的前奏。
年3月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做了另一篇关于希腊、土耳其问题的演说。他在演说中表示:“我相信,支持自由民族,帮助他们抵抗有征服预谋的少数内部武装分子以及外部压力,必须成为美国的政策。”
这篇慷慨激昂、针锋相对的演讲让美苏双方彻底揭下盟友之间勉强克制的面具。
冷战由此正式开始了。
美国冷战政策的操盘手二战结束后,美国部分政界人士仍对美苏的同盟关系抱有幻想。
而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对这种幼稚的幻想嗤之以鼻,在苏联的两年的时光中,让乔治·凯南俨然成了一个“苏联通”,他对两国盟友的存续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无奈自己的职位太低,不能直接向华盛顿表达自己的看法。
乔治·凯南(年月16日-年3月17日)
年月日,乔治·凯南“上书”华盛顿的机会来了。
当天,他暂时顶替大使处理华盛顿发来的电报。这份“临时工”性质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乔治·凯南的人生,甚至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
一封来自美国财政部的电报就像那轻轻煽动的蝴蝶翅膀,他们询问为什么苏联人不想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类似的电报在这几个月中接连不断,例如:战争部询问为什么苏联人高层谈判没诚意;外交部询问为什么苏联人不想援助欧洲战后重建等等。
蝴蝶的翅膀掀起的风,不断叠加最终演变成了搅动世界的风暴。
当时的苏联人对于战后秩序的讨论总是说需要上面开会讨论,一直说需要请示斯大林才能答复。但熟悉苏联政治的人知道,这些都是借口。
面对“消极怠工”的苏联人,美国大部分人不知道东方帝国的拒绝与拖延艺术多么炉火纯青,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好兄弟在闹情绪,因为在年的美国政界看来,苏联显然是坚定的盟友和伙伴。
凯南决定需要通过自己在苏联的生活工作经历,避免美国陷入政策灾难。
乔治·凯南
身体有恙的乔治·凯南在床上读完了这封财政部的电报,当即叫来秘书草拟回复。
于是,正在发烧的他用哑着嗓子口述了一封字的回电,如此之长的电文不仅让秘书多乐茜·海斯曼小姐十分惊讶,这种长度的电文在美国外交史上也实属罕见。
乔治·凯南在这封电报中,对战后苏联的外交理论、对外政策、行为动机和做法以及美国应当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建议。
凯南指出苏联现在“消极怠工”动机,是源于俄国人传统的本能和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对西方更能干,更强大,组织得更好的社会抱有畏惧心理。”俄国人谋求安全的唯一做法,就是耐心的彻底毁灭同自己竞争的国家。
年,苏联红场阅兵场景
而苏联坚信与美国的妥协根本不可能,坚信为了苏联权利的安全必须破坏我们的社会的内部和谐,必须消灭我们赖以生存的传统生活方式,必须摧毁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权威。
这股政治力量孕育并成长于极其深厚、极其强烈的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思潮之中,完全控制了世界上最伟大之一的民族和人民的能量和世界上资源最为富饶的国土。
此外,这个政治对手还拥有一架能够在其他国家发挥影响力的经过精心制作的庞大的组织机器,这部机器具有惊人的灵活性和持久性,操纵这部机器的人,他们采用地下方式的技巧和经验是史无前例的。
因此乔治·凯南给出对苏政策是:对苏联,既不能妥协,也不必诉诸武力;放弃在国际事务上继续与苏联合作的天真幻想;通过媒体教育使美国民众了解苏联的真相;致力解决美国国内问题;援助欧洲各国战后重建。
凯南的这份电报在华盛顿的各政府部门被广泛传阅、轰动一时,引起了华盛顿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wb/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