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奇幻笔记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孙猴

金牌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151014/4709994.html

原创专栏|《地图奇幻笔记》之三

特约撰稿|前卫

孙猴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本事不小。但学习上似乎很是偏科,尤其是数学和地理,更是一塌糊涂。不知他的导师菩提老祖当年为什么没发现猴头的这个问题,导致他在取经路上不是吹牛不打草稿数据全错,就是走路陷入迷津稀里马虎。

譬如说他的筋斗云,既是成名的本事,也是吹牛的资本。无论见人见妖,开口便是长篇大论的自我介绍:“俺老孙就是当年在天宫喝八瓶白的八瓶红一箱啤的,大醉后掂一根棍子从瑶台杀到南天门,搅得玉帝老儿都胆战心惊的齐天大圣,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等等等等。”

结果每每和妖怪一交手,人家只要法宝一拿出来,只能像某些自吹自擂后被揭穿的“砖家”“大师”一般落荒而逃,翻个跟斗飞天入地求援去了。

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整部《西游记》猴儿翻筋斗的次数数不胜数,所去的很多地方远近距离大不同,可筋斗却是翻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明显感觉所飞的数据和实际距离偏差极大,很不合理。

如第六十六回日值功曹笑道:“大圣宽怀……适才大圣至武当,是南赡部洲之地。这枝兵也在南赡部洲盱眙山蠙城,即今泗洲是也。那里有个大圣国师王菩萨,神通广大……行者纵起筋斗云,躲离怪处,直奔盱眙山。不一日早到。

从湖北武当山到江苏盱眙山,大约是九百公里,“不一日”怎么也得六七个小时吧,就算六个小时,速度也只是时速公里罢了,普通家用轿车在不超速的无人路段也能跑起来,更没有现在高铁飞机速度快。

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九百公里恰好是一千八百里,筋斗云的十分之一而已。请问,他怎么翻?侧个身提个胯都用不上,哪里用得着“不一日”的工夫?

再者,小说中大唐到西方大雷音寺共计十万八千里,也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的工夫。问题是,一路上几乎碰每一个妖怪孙猴就要翻筋斗去找救援,可很多菩萨神仙的住所,并没有西方那么遥远,孙猴的筋斗咋翻的?

显然,这个十万八千里的飞行数据,非但孙悟空没有认真测算,就连创始人菩提老祖也没实地测量过,所谓筋斗云的飞行速度,一个筋斗的距离,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虚数。

此外,作为唐僧大徒弟和观音菩萨特意栽培的取经首席先行官,从东往西要取经,路途漫漫,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必须要有正确的导航。

从长安出发之时,唐王御赐给唐僧的除却一匹白马以及早期随行人员外,就剩余通关文书和紫金钵盂两件物品了,既没有地图,更没有导航工具。是唐王没有还是故意不赠,给御弟同学挖个大坑?

所以问题又来了,唐僧没有导航工具,只能指望无所不能的大徒弟孙悟空,孙猴又该怎么导航?

如果说孙猴翻筋斗腾云驾雾之时,靠眼睛来导航。那就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不能飞太高,否则看不见;第二不能飞太快,否则也看不见。这就足以证明猴子的筋斗云只能是又低又慢,佐证了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根本不成立,和书中猴子来回翻筋斗其实没飞多远倒是吻合。

可更多的时间,师徒四人靠骑马徒步前行,导航的麻烦又来了。

《西游记》好多的故事都是“误入”,什么误入妖怪洞府,误入假冒寺院等等,显然是导航又出现了错误。

当然,作为神魔小说,有人说了,过于较真就是抬杠,就是杠精。可偏差这么大,其实很不应该。因为从《西游记》故事发生的年代和这部作品创作者生活的年代去找线索,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不可思议。

《西游记》主要描述贞观年间唐僧取经的故事,时间是初唐(至于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大约王莽篡位的汉代之时不计);《西游记》的作者虽有争议,但创作者生活的年份大体在元明之间。

因此,解答孙猴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和取经导航存在的诸多问题,就要参考初唐和元明时期的数学、度量、地图、测绘等实际使用情况。

譬如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按照元代来算,元代一步为五尺,元一尺合0.米,那么就是说,元代一步合1.54米。元代步为一里,一里合.6米,比现在米少一些,十万八千里也是现代的七八万公里,可从中国西安到大雷音寺所在的古印度实际距离来看,西安到印度边界大概是公里左右,就算到印度首都也不过多公里,这就说明《西游记》中的很多地理数据谬误极大。

再从故事发生时期的唐代说起。唐代的地图测绘已经进入中国地图测绘史的第二个高峰期。以小说中的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为例,贞观元年就将全国分为十道,对全国疆域和土地组织测量,而且数字精确到个位数或顷以下数。朝廷专门设置有职方郎中的官职机构,负责全国舆图的测量和管理,而且每三年地方要向朝廷报送新测的地图,以便编制新版的全国性的“十道图”。从导航出行来看,一方面地图具备了广集王朝全部疆域的数据,一方面唐代驿站很是发达,可作为官员民众导航的联络线。如唐僧离开长安,一路向西,沿途就曾经过驿站休整。

而从元明来看,经历过中国历史上地图测绘巅峰和科技巅峰的两宋王朝。元代虽然地图测绘遭到一定破坏,发展较慢,但也出现了朱思本的《舆地图》,更有可辅助出海导航的《海岛指南图》。像指南针一类的导航工具和借助北斗等星宿进行天文导航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至于涉及孙猴飞行距离测量、计算所需的数学,唐代最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僧一行已经把数学与天文学结合起来,组织领导的在全国十二个点对北极高度和日影长短的测量,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的实测。还有《缉古算经》是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元明数学进步更快,数学家杨辉、朱世杰等人对筹算乘除捷算法的改进、总结,导致了珠算盘与珠算术的产生,完成了我国计算工具和计算技术的改革,无意在实际测算使用上,得到的数据极为准确。

《西游记》的作者无论是不是吴承恩,只要生活在元明时代,准备创作唐代的神话故事,在涉及地理距离、导航出行、数学计算上,应该有大量资料和成果可以借鉴,却出现这么多的误差,只能说明创作者文学造诣很牛,理科素养实在一般。

最后用一句话结尾——

偏科害死人!

古地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wb/95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