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西游ll我与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痴
迷
西
游
前世
关于娃娃西游ll西游记里的儿童天地系列,篇幅到目前已经面世6篇,团队创作由最初的单枪匹马,到越来越多“志同道合者”的加入,让我有了更坚定的信心继续“西游”,虽然我知道这“西游”的道路并不平坦,可能会被我的“惰性、忙碌、理由、忧愁”所困扰,好在,我坚信初心一直在。
前世中,
我如那顽劣的石猴,
蹦出石缝......
聊聊我与西游的前世今生
雏形
名著阅读,目前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
名著阅读,目前已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邂逅“西游记”,灵感来自于我的儿子吉祥宝宝,他有一段时间在睡觉时喜欢听西游记,直到有一天,某app下架了西游记的故事链接。于是,他就缠着我来讲西游记,我讲了其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三打白骨精、猪八戒吃西瓜等”听完故事后,吉祥宝宝脑袋里却有很多小问号:孙悟空怎么会有火眼金睛?那个妖怪为什么要吃唐僧呢?虽然当时解答了他所有的问题,可是接下来我却有了一个想法:我应该从头到尾、比较系统地把西游记讲给吉祥宝宝听,同时了解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名著--西游记》。为了不与原著有出入,严谨起见,第二天我和吉祥宝宝一起来到了城市书店,挑选了西游记的珍藏版,回家后,我们就开始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
西游记有文言文夹杂其中,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不易懂,枯燥无味。于是我就用白话文的形式讲给吉祥宝宝听,没想到他很爱听,初见成效。于是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不把这种形式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留存下来,或许有其他的意义呢!”于是我就进行了“文字创作”(把西游记故事用幼儿园孩子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写下来,便于孩子们系统、全面地了解西游记。)
信仰
当我把这个“伟大的想法”激动地告诉了我的朋友们,并把我的初稿满怀期待地发给了他们之后。朋友有的支持,有的反对。其中我的母亲给我反对声音是这样的:“西游记这个故事,人尽皆知,耳熟能详,你再去写没有意义!而且集数太多,你没有精力去完成,另外,我不想看见你这么累!”说句实话,听见母亲这样说,我曾有过动摇,我在想,我是不是该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呢!可是,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呢?
热爱
我开始深深地思考:如果,我的孩子,包括我幼儿园的孩子们能在幼儿园三年的时光里,能够听到我给他们系统地讲西游记,能够快乐地沉浸在这个西游记里,能够了解到我们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能够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美好情感,那么,我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把我的想法说给了我的母亲听,母亲听后,没有说什么,但是也不再强烈反对了。
最后,我又听取了朋友的建议:“可以写,但是要坚持,定会有收获!”“不局限翻译,可以设计怎么讲?孩子们听后的感受等”“以孩子为出发点,尊重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于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开始拨云见日,目标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挚友
“你现在给自己挖了一个西游坑,自己跳进去了,可要继续挖呀!”好友调侃我。好吧,刚开始挖这个“坑”时,我就是在跟自己的惰性抗衡!我要逼自己一把:人生苦短,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不枉来此人间一次!(ps: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这么通透!那么坚定!)
我对挚友笑称西游记是我文学的孩子,第一集的面世,堪称我第一个孩子出世,倾注了我全部的感情与心血。文中插入了孩子们大量优秀的原创绘画作品,精彩纷呈。邻近“预产期”,我寻求了挚友的帮助:“给我的孩子取个名字,取个好听点的,因为要叫一辈子呢。”挚友应该用掉了几亿个脑细胞,所取名字,堪称经典!几经波折,最终确定了名字:娃娃西游--西游记里的儿童天地。“乳名”:汤丽老师和孩子们的西游之旅(读西游记)
曙光
第二集,我又萌生了一个想法,于是邀请了徐楷昀老师作为我的“特约录音演员”,她用诙谐幽默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一个全新视角的、孩子们喜欢的西游记。随着创作团队的不断壮大,我想我的创作之路也会更加专业而执着!如果说孩子们的绘画加入,让我的西游记锦上添花,那么徐老师的志愿加入,又让我的西游记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曙光再现--当我的西游记开篇之作《春天,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粒种子》、《娃娃西游--汤丽老师和娃娃们读西游记1》、《娃娃西游--汤丽老师和娃娃们读西游记2》《娃娃西游--汤丽老师和娃娃们读西游记3》陆续被市教育局杜主任青睐并被发布在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1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