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阴谋论之六耳到底是谁俇攘
奇文言喻古今,说尽千载人间事;荒唐故事背后,皆凡人幕幕惨剧。妖魔鬼怪,神仙佛陀,岂非俗世常人化身,世间本就荒诞,于是就有了许多隐喻故事,所以才有了阴谋论的猜想。今天,我们就西游记中真假悟空这一段故事来进行剖析。真假孙行者经历了金兜山的一场大战后,仿佛佛道两家都暂时消停了,西行四人组然后就经历了西梁女国,西梁国琵琶洞,一路没有遇见什么强敌,都是些没有什么大害的妖怪,可见,没有天宫和佛教的掺和,人间也没有那么乱,看来取经也没那么难嘛!如果故事就这样发展下去,或许取经之路便会泛善可陈,越来越平淡。可是古往今来,一切事物都逃不出一个定律,那就是人生路不会一帆风顺,既然没有天灾,就会有人祸。于是,平淡之中就遭受了一场强盗的闹剧,本来一件无关痛痒的事,却引发了唐三藏和孙行者之间的根本矛盾。他们一人追求的是佛,另一人追求的是自由;也就是说,一人是假君子,另一人是真性情,假君子往往就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西游记剧照故事是这样的,师徒四人破了琵琶洞之后继续一路西行,突然就遇到了一伙强盗,唐三藏被谋财的强盗给吊了起来,行者救下唐三藏,出于义愤便打死了二人,由此,悟空遭受了唐三藏的又一轮道德批评。是夜,师徒四人投宿于山中一老者家中,老者之子与强盗团伙勾结,暗通消息意欲谋得师徒四人的财物并报同伴被害之仇。老者探得消息后,暗中报信,师徒四人因此得以逃过了一场无妄之灾,但是哪知强盗追了上来,孙行者气不过,将一帮强盗全部收拾了,还割下了老者儿子的头颅。唐三藏为此大惊失色,立马就念起了紧箍咒,行者因此头痛欲裂。之后,唐三藏硬生生赶走了孙行者,行者气不过,跑到了观音处落脚。因此便引发了真假悟空的故事。孙行者行者走了之后,又来了一个行者打倒唐三藏,抢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内的文牒,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沙僧见了,去南海拜见观音。忽见行者在旁,于是掣杖便打,并向观音述说自己所见,观音也是未能通晓此事因由,于是也遣行者沙僧同去花果山。于是两个行者遇见,便是一场大战,大战难分难解,两人真假难辨,于是寻遍了天上地下海中,都无人能分辨真假,首先唐三藏念紧箍咒疼不出真假,托塔天王的照妖镜照不出,观音也辨不出,地藏王的谛听能辨出却不敢说,最后由如来佛祖指出谁是六耳猕猴,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行者一棍子打死。六耳猕猴既然是阴谋论,那我们就不言真假之说了,接下来我们就分析和猜测。首先,这个故事疑点很多,首先,为什么是六耳猕猴?何为六耳,俗话说:三口不言,六耳不传。而根据道家古训,道不传非人,法不传六耳。意思就是道家师徒之间的一种“规矩”,师傅因材施教,师徒之间的传授不能让更多人听见,以免第三者以及后学者领悟错了意思,以为师父有二心。由此我们便引发了我们的第一个猜想,那就是孙行者有了二心,六耳猕猴只是孙行者的一个分身。真假孙行者从缘由上看,孙行者是有这么做的动机的,在打杀了数名强盗之后,唐三藏的反应明显有些小题大做,念紧箍咒教训一番就行了,竟然将屡立大功的孙行者赶走,这就有点过分了,难保孙行者不会因此而怀恨在心,借此机会来教训一下有些假道学的唐三藏。而过程中,假行者首先是打了唐三藏,然后是抢了行李,却并没有做什么大坏事。而后又是真假行者,他们一模一样,整个天上地下海里都没有办法辨认,其实最好区分两人的就是兵器啊,定海神针乃就此一根,既然一模一样,那就基本可以断言,那假行者就是孙行者的分身。而且他亦是知晓取经过程中的所有事情,由此又为此推断增加了几分可能。结局就是,孙行者想借此教训唐僧,同时也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却没料到事情发展到最后没有办法收场,最终没有办法,只能闹到如来那里,让如来进行一个决断,如来当然明白孙行者的所作所为,也知道孙行者对于取经的重要性。同时借此事敲打敲打固执而简单的唐三藏,让他安心取经,别瞎整破坏了传道的大事。于是便帮孙行者圆了这个谎言,托名六耳猕猴,六耳就是第三者嘛,也就是有二心嘛,指出了孙行者的分身,然后稳住孙行者,共襄取经大业。同时也打掉孙行者的二心,让他老老实实干活,孙行者害怕自己的谎言被揭穿,也着急忙慌打死了六耳猕猴,意思是向如来佛祖证明,自己杀死了二心,从此安心陪唐三藏取经,不敢胡来。然后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只有唐三藏无缘无故被打了一顿。真假行者剧照上述是第一种可能性,既然是阴谋论,那我们不妨将脑洞开大一点,那我们接下来将分析第二种可能性,六耳猕猴其实是如来制造出来替换孙行者的一个人物。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西梁国真假行者是孙行者性格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孙行者可谓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嫉恶如仇,敢打敢杀;而经此之后,孙行者仿佛性情大变,变得温和起来,一切行事都跟唐三藏有一定默契,而且做事也不再那么率性,也没有狠辣的个性。那为何会如此呢?那就有了如来佛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利用此变故将孙行者换人的可能性。真假孙行者如来洞悉天地万物,自然能知晓一切相关事宜,而唐三藏也并不是很喜欢孙悟空这样的人,于是便有了将孙行者替换的可能性。自金兜山与道教言合之后,取经变成了佛教内部的事务,孙行者也失去了用其尖锐的性格对抗天宫的作用,佛教需要的是一个有本事且很听话的人,而孙行者残忍好杀,本就不是一个合适的佛教徒,况且孙行者还是西方佛教自家老对头菩提道人的弟子,如来佛祖没有理由要留下他。所以,在没有了天宫的压力,便可以对人事进行修正,所以便安排了这一招瞒天过海,首先唐三藏利用一个缘由赶走孙行者,然后再配合演一出苦肉计。然后真假行者二人打斗难分胜负,因为六耳猕猴本就是如来制造的与孙行者一模一样的第三者,而整个神仙界,除了三清,也就如来佛主有这个能力制造一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和金箍棒。真假孙行者于是这样,便有了谛听知道了也不敢说的故事,因为这是如来安排的,下面的人知道了又怎么敢乱说。到最后,还蒙在鼓里的真孙行者便和假孙行者闹到了如来佛祖那里,如来自然是能辨出谁是真的谁是假的,一下就指出了六耳猕猴,孙行者这时才懂了如来佛祖的意思,想跑,但是到了此时哪里还跑得了,于是如来用法器将真孙行者罩住,然后逼得真孙行者变成了一只猴子,而假行者哪里容得真行者辩解,匆忙一棒打死,此时瞒天过海,真身死了就永远不会穿帮。而真正知道此事的,无非就寥寥数人,如来佛主,唐三藏,六耳猕猴和谛听,结局是,孙行者自此彻底变为了老实人,取经成佛,如来达到了目的,唐三藏也免了许多无妄之灾。六耳猕猴剧照当然,这一切都是阴谋论,至于原著到底何意,这无人知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或许原著本就是字面的意思。后人的猜想本就很多余,这样一部旷世巨著,在明代那么个年代,谁又能保证其通篇合理呢?谁又能保证没有漏洞呢?谁又知道这个故事的隐喻是指向何事呢?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西游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旷世奇文,其影响了数百年之久,还会影响世界几千上万年之久,无论是真真假假,虚虚幻幻,这部奇书都已经烙印在了中国历史之上。六耳猕猴所以,妄言之,搏一乐呵?姑且听之,切莫信之。
上一篇文章: 西游记英文版穿帮镜头遭扒,网友乐了最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1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