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亮华老师ldquo猴子捞月亮rd
最近我喜欢编故事。我发现讲故事容易把很多不容易理解的道理讲明白。如果讲的故事多起来了,以后我想出本《故事集》。
今天在这里,我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叫“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大家都读过《西游记》,我最近也在讲《禅悟西游》。这个故事就用《西游记》来打底。
在花果山水帘洞,有只老猴王是董事长。老猴王准备招聘某一个项目的总经理。用什么办法招聘呢,他出题说:在猴山里面有一潭水,天上有个月亮,水中有个月亮,谁要是能把月亮拿给他,谁就可以当这个总经理。
有个猴子自告奋勇,天上的月亮够不着,他想能拿起水中的月亮。他把手伸进水中,水一动,月亮不见了。老猴子一看,这个猴子不行。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创作者)另一个猴子走上来,刚看到前面的猴子是从右侧下水捞月亮,没成功,他就从左面下手捞月亮,结果月亮又不见了。老猴王一看,新上来的猴子也不行。
再上来一只猴子,看到前面两个猴子是用手捞月亮没成功,又想到拿棍子捞月亮。结果一样,月亮还是不见了。
各路猴子们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前赴后继,都没有成功。
最后上来了一只猴子,就是大日如来佛陀。他对老猴王说,月亮藏在水里面,如果一捞它,月亮就逃跑,我们另外挖一个水池,我们把月亮藏在新挖的水池里,谁都不许动,你看怎么样?老猴王说去办吧,我们试试有没有效果。
这个猴子就新挖了个水池,灌满水,月亮又在水中了。猴子对老猴王说,月亮有了,咱们商量好,谁都不许动,就咱俩知道,月亮在这个水里。
老猴王答应了,并任命这个猴子当上了总经理。
一段时间以后,这只总经理猴子发现,每个月总有几天天上没月亮。他就和老猴王商量说:“这个月亮每天放到这个水池中,它说自己挺累的,它想每个月休息几天,你看同意吗?”
老猴王想了想说,同意吧。
因此,月亮到月缺的那几天,总经理猴子就和老猴王说,这两天月亮在休息,咱们别打扰它。这两天老猴王就不看月亮了。月缺那几天过去了,猴子又邀老猴王看月亮,月亮果然还在。
有时候,老猴王也想捞出月亮,猴子马上阻止,说,你别碰,月亮刚刚休息完,你一碰,它不高兴,你只要不动它,它就是你的,你一动,它就逃跑了。
总经理猴子把这个话传送给老猴王后,老猴王就不敢动了。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创作者)这就是宗教,宗教就是这么回事。我们不能“水中捞月”,我们要换了个方式去做,要水中养月,这样才可能真正得月。
大多数人怎么捞,只是换了各种方式捞,但一动月亮就不见了。却没有人知道,不动的时候它就在那里,这就是,“是的”,不做任何评价。你一评价,它就没了,起波了。你不管怎么评价,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结局都像猴子水中捞月一样,对不起,它都不见了,真相都不见了。
水中月,空中花,我们每个人很想要那个真相,可是你一想,就动了它了。你整天想这个问题,就拿不到了。我们能不能不想?总是想,就是那些用各种方法水中捞月的猴子,用任何方法都找不到那个源。它就是个相,你怎么捞?而且你还把相破坏了,更捞不到了。
这个过程,就是你和它交感的过程,交感评价之后,你所得到的,就都不是真相,是你自己评价出来的结果了。而这个评价确实能够影响整个世界。
能够对这个世界“不做任何评价”,其实就是佛。佛陀就是最后那只做了总经理的猴子。
佛陀并不是说让我们不要动月亮,而是告诉我们,动的结果和不动的结果是什么,它已经看到了它前面那么多猴子动完的结果了:不动,月亮出来了;一动,月亮又没了。不管怎么动,都是幻象。不动也是幻象。这些象都真实存在,它都知道了。
于是它迎合董事长老猴王要的“和天上的月亮一样的月亮”。总经理猴子用了一套理论说服老猴子,这个董事长老猴子就是大众。
请问在社会当中,哪个人不是“董事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董事长,都自以为是。总经理猴子创造了一套猴子捞月的理论,各位“董事长”,喜欢他的故事吗?
我们挖了一个水池,这叫佛教。别动哦,一评价就完了。
一个人受益远远不够
一群人受益才慰我心
(此为20期《易经》课程报名链接)
出品:
亮华生命科学研究院
文字整理:传播中心
图片:敬轩
责任编辑:沈丙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sy/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