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支架,学有层次一下小猴子下山教
第一课时
一、游戏入题,识记“猴”字
1.做动作,猜动物
(蛇,鸭子、小兔子、猴子)
2.出示生字卡,识记“猴”。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组词(根据学生的词语,引导从猴子的种类、和猴有关的事物来组),读好词语“小猴子”。
3.完善板书,读好课题。
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和小猴子有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故事,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大声读故事2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反馈:故事有5个自然段。(手势)
3.集中识字(因为课件无法播放,只能用生字卡片)。
(1)自由读。
(2)抽生读。
①相机纠正“掰”的读音。看着生字,猜猜是什么意思?
……
生1:这两个手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他们吵架了,就分手了。(生笑)
师:想象很丰富,是呀,他们俩闹掰了。这个字原本指的是(动作示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把一个东西分开了,就是掰。
做做掰的动作。
你掰过什么?
生:掰玉米。
生:掰冰棍。
生:掰核桃。
(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②归类识字提手旁的生字。
这里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和手上的动作有关,请几生抽取生字卡片,读一读。
拿卡片的学生排成一排,余下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相机指导“摘”:你摘的是什么?
生:摘桃子。
(板画字源)你看,这是桃子,慢慢长大(四片叶子),等到成熟了我们就可以摘下来吃了(嘴巴)。左边是一只手,表示和手上的动作有关。看,它变啦。
(用红粉笔演示,由图变成字)
③归类识字和脚上动作有关的生字“追”“蹦”
做动作,发现一个是足字旁,一个是走之底。
④余下生字。
“满”,根据歌词“池塘的水满了”记住左右结构。
“瓜”简笔画:藤上有瓜,通过图形变化,记住笔画“撇折”“点”
(3)同桌相互抽读。
(这里最好在语境中读)
三、再读故事,借图梳理
1.继续读故事,想想,小猴子都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反馈,指导在书上勾画关键词。
3.借助插图,板贴关键词“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子”,再次巩固。
四、走进故事,读好第一自然段
小猴子下山来,在玉米地里,看到了什么呢?
(1)自由读。
(2)抽生读。
相机强化生字“结、掰、扛”。
(3)小猴子看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板贴关键词“又大又多、掰、扛)
(4)如果你是小猴子,心情怎么样?读。
五、指导书写“非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满树结果非常蹦蹦跳跳追赶
扔掉采摘捧着掰开扛着抱着
2.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小猴子下山来,先后来到了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边。在玉米地,它看到了玉米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我们接着读故事。
(板画:山、玉米,关键词:又大又多、掰、扛)
二、借助插图,梳理情节图,读好课文
1.读好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抽生读。
(3)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借助插图,说话:(又大又红、又大又多)(板画:桃子,板贴关键词:又大又红)
(4)看到这又大又红的满树的桃子,小猴子心情怎么样?会怎么做呢?
借助插图理解“扔、摘”(板贴关键词:扔、摘)
(5)指导朗读。读清楚桃子的样态,小猴子动作的急切,体会心情高兴。
2.同法读3自然段。(板画:西瓜,板贴关键词:又大又圆、扔、摘)
3.读好第4自然段。
(1)全班读。
(2)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板画:小兔子)
回顾前几次又……又……,也这样说一说。
生:又蹦又跳。
生;又活泼又可爱。
你还能用上又……又……说一说吗?
生:桃子又大又红。
生:魏老师又高又帅。
生:火锅又麻又辣。
生:榴莲又臭又大。
……
(3)小猴子做了什么?(板贴关键词:扔、追)
(4)指导朗读。
4.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最后怎么样了?(一无所有)(空手)读。(板书:空手)
(2)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伤心、后悔)读。
(3)为什么一无所有呢?
生1:因为它把玉米、桃子、西瓜都扔了,小兔子谁不上。(圈板书中的“扔”,取下玉米、桃子、西瓜词卡)
(此处应该多让几个学生练习)
生2:因为它把兔子扔了。
师:兔子不是扔了,而是没有追上哦。看,这里的动词可有意思,不能随便乱用哦。
(借助板书读词语,掰玉米……)
生2:因为它看到这个,又想要那个。
生3:……
(应该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说一说)
师:是呀,小猴子看到桃子,扔了玉米,看到西瓜,扔了玉米,看到小兔子,扔了西瓜,最后兔子也没有追上,只有空着手回家了。
(4)你会给小兔子提点什么建议呢?
板书:有目标。
三、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相机用课后第三题中的词语说话。
2.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对现有课件(图文支架),没有理清再设计,指导层次性不明。可做如下改进:一是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或借助插图),可以这样体现教的层次:自由读——抽生读,读准——看到什么?借助插图,说又大又多,读出多大的感觉——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借助插图,理解——这么又大又多的玉米,如果你是小猴子,心情怎么样?读出高兴——配上动作读。二是在读完全文,理解“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时,利用情节图,先指导说,再多请几个学生说,再辅助动作说,最后读出伤心、后悔的语气。
此外,第二课时容量较大,集中识字的时间压缩,生字在随文中巩固,突破难点,这样,第一课时就可以学习第一自然段,扶第二自然段了。
长按图片,遇见好书编辑审稿刀客合作联系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wb/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