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儆猴,为什么是杀鸡,而不是杀鸭鹅
猴子天生是怕血的,且头脑较为聪明。古代的耍猴艺人利用猴子这一特点,杀鸡儆猴,令猴子听话。
猴子真怕血吗?
猴子是真的怕血。
河南的新野是有名的猴乡,其驯猴是有成法的。捕猴是去云贵、福建等地,猴又为祸乡里,偷吃偷喝。因此,新野人去那边抓猴,竟颇受当地村民欢迎。捕猴以挖陷阱设置食品的方式为主,猴子自然掉落到井里,捕猴人冲上前去,“先捉住带头猴,即用刀杀死,因猴子怕血,其它猴捂眼就擒”(《新野文史资料》之《闻名全国的猴戏之乡》,作者陈宏修、王风勤)。
没有头猴领导,其余猴子失了主心骨,不知所措,老实听话。被称作“生猴”的猴子,被训练二三十天,即“成熟”,成为“艺猴”,可以到各地进行表演,猴市上的“艺猴”,价格堪比黄牛。需要说明的是,猴子因这些天的喂食,与耍猴者形成依赖关系。后来作为高价的“艺猴”被出卖,被新主顾迁走时,往往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
为什么还是要杀鸡?用皮鞭不行吗?
为逐利,坐拥资本者是会极尽盘剥之能势的。耍猴人手里头的猴子,是其生财工具。猴子累了,或者不想训练了,是不行的。猴子也有脾气,撂挑子、撒泼的事,不少发生。新猴子更是不太听话,连抓带咬的,皮鞭常用,有的连猴毛都抽掉一片。对于非常不老实的猴子,有些驯猴人的做法,是将刺儿头单独分出来,关在最狭窄的“特号笼”里面。如依然桀骜不驯,就直接拿烧红的烙铁烫猴屁股,烫得龇牙乱叫,这就是街上被耍的猴子身上烙印的来历。
不过这样办,总归“皮相不好”“外表不洁”,往后驯起来也费劲,不如先行对猴子实行灵魂深处的恐吓。“将鸡捉牢,鸡乱飞舞,就拿着棒子打,愈发不老实,就用刀斩下鸡头,将鸡血倒沥在猴子的面前”(《说猴巴戏》作者陈子展)。
为什么不杀鸭、鹅、猪?
这就是个蠢问题。随便查询一下各类肉菜的价格便可得知,国际市场上,鸭肉的价格是鸡肉的两倍,鹅肉的价格是鸡肉的三到四倍。猪、牛、羊就不用说了,你一杀就得杀一头,没有“杀半头”的说法。相比较而言,将“生猴”训练成“艺猴”,得利甚多,也就不在乎一只鸡了,平时训练得好的猴子,还要给些糖果,训练得不好的,除了打,就是饿,即所谓“打”“饿”“饱”三法。可是,能抠的也得抠。有鸡可杀,就不杀鹅,更不可能杀猪。
以罚为主,以奖为辅,花小钱,办大事,说的就是耍猴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ziranshia.com/wmczp/11249.html